发布时间:2025-10-17 11:27:23    次浏览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绥化市委三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明确提出:奋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联动”的农区现代化。其中,建设城乡统筹、产城一体、集约高效、功能完善的新型城镇化是实现农区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我国的新型城镇化速度进一步加快,城镇化建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8月25日全市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的召开,是我市贯彻落实新阶段中央和省委对城镇化工作决策部署的具体体现,标志着我市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已步入快速发展的重要阶段。一、推进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其终极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都提出了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提高户籍人口的城镇化率的发展目标,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在提高人的生活质量。高质量的生活需要有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作为基础和保障。8月19日至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张晶川书记在全市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城镇化是改善民生福祉的重要方面,强调新型城镇化建设要体现以人为本,突出“人”这个城市核心。卫生计生事业涉及千家万户,事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在城镇化进程中,卫生计生工作更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稳步提高广大城乡群众健康水平,全力助推我市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二、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卫生计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重大疾病、地方病和新发传染病威胁增加,对公共卫生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随着城镇棚户区改造和城市新区的建设,医疗卫生资源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对医疗卫生资源的布局和调整提出了新的要求;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居民对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大幅增加;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尚未在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领域平等享受城镇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户籍人口与外来人口公共服务二元结构矛盾日益凸显;实施全面两孩生育政策后,新增出生人口将持续增加,城市妇产、儿童、生殖健康等相关医疗保健服务的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老年人口医养结合需要更多卫生资源支撑,康复、老年护理等薄弱环节更为凸显等,均对新时期卫生计生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三、卫生计生事业助推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现路径 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卫生计生部门将按照国家、省委及全市新型城镇化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和要求,按照张晶川书记讲话中关于着力解决“如何让城有吸引力”和“如何让农民进城后无后顾之忧”的问题要求,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积极作为,创新实干,进一步合理调整医疗卫生资源布局,统筹推进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发展,加快促进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全力提升卫生计生服务能力,推动全市卫生计生服务与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协调发展,为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健康保障。全力推进发展城乡一体的医疗卫生事业,保障医疗卫生服务更加质优方便、公平可及。在下步工作中,既要加快发展城镇卫生计生服务体系,也要筑牢农村卫生服务“网底”,推动城乡同步协调发展。在市本级城区,要重点发展高端医疗事业,“十三五”期间,力争新建1所三级综合医院和2所三级专科医院,着力打造具有辐射能力的区域医疗中心。在县(市、区)级,不断健全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三级服务网络,全面加强县、乡、村医疗卫生机构建设,进一步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通过医改释放改革红利提高人民福祉。建立健全县级及以上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分工协作、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的医疗卫生服务格局。力争到2020年,全市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以上。积极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按照张晶川书记讲话中提出的“提高就学、就医、养老以及日常消费等公共服务能力”要求,着力完善属地化管理的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政策,逐步实行按常住人口安排核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重大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把农业转移人口、到城镇购房农村居民及其他常住人口全部纳入城镇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体系,确保享受城镇居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同等待遇。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设施,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加快基层全科医生培养。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面向全体居民免费提供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预防接种、儿童及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中医药健康管理等12类45项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鼓励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将康复护理服务延伸至居民家庭,不断推动社区养老服务健康发展。创新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确保农村居民人人享有基本医疗保障。按照张晶川书记讲话中提出的“创新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要求,继续巩固新农合制度覆盖面,配合我市城镇化建设,根据城镇化过程中的农业转移人口流动,努力实现新农合与其他各项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有效衔接及转移接续。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可自愿选择城镇居民医保或新农合。将符合规定条件的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管理。主动适应城镇化人口发展新形势,全面提升计生工作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推进妇幼和计生服务资源深度整合融合,全面加强基层计划生育网络和队伍建设,实现服务效能最大化。加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进一步满足市域群众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方面的需要,努力提高我市城乡出生人口素质。